当前位置: 当前位置:首页 > 艺术 > 韩国风俗史有多离谱?女性舍身赚外汇,总统带头搞风俗产业 正文

韩国风俗史有多离谱?女性舍身赚外汇,总统带头搞风俗产业

2025-04-05 00:12:51 来源:新闻大数据网 作者:梦心 点击:8499次

放眼世界,一提到著名的“风俗之国”,非常著名的除了开满郁金香的荷兰,就要算遍地菊花的日本。不过,跟韩国相比,荷兰和日本都要甘拜下风,为何?因为按GDP占比计算,韩国“风俗产业”的贡献率高达4%,跟军费开支的占比不相上下!首尔大学更是在涛涛汉江中居然检测出了大量“伟哥”成份!就问面对如此夸张的事实,荷兰和日本老老实实地喊一声“欧巴”,不算过分吧?那么,韩国的这项灰色产业为什么会如此发达?样样要争“宇宙第一”的韩国难道在这方面,有什么“祖传的秘籍”吗?来自大统领的号召客观来说,在现代“风俗产业”方面,日本确实是韩国的“老师”。想当初,在1945年,差点被两个“大蘑菇”“核平”的日本鬼子,彻底被吓破了胆,把天照大神扔到脑后,直接把美国当成了亲爹。日本媒体更是把麦克阿瑟吹嘘成“像父亲一样”。二战结束后,美军大批进驻日本,日本遍地都是美国兵营。而为了表示自己臣服的诚意,战后的日本政府极尽谄媚,在很多地方都建立了专门伺候美国大兵的公立“青楼”。是的,没听错,是公立的,不是民间自发的。曾经不可一世的“堂堂昭和男儿”们就是恬不知耻地躲在了本国女人背后,要用自己妻子、姐妹、乃至母亲的肉体来掩盖自己在战争中犯下的种种罪行。不过,话说回来,这种奇葩的手段倒是让美国主子很受用,同时还给哀鸿遍野的日本带来了至少1亿5000万美元的外汇收入,这在当时可是笔不小的财富。美国人对日本这种“一举两得”的“创举”十分肯定,于是,眼珠一转,寻思着韩国是不是也能借鉴一下呢?二战后,朝鲜半岛的经济民生还不如日本,也没啥工业基础,这让所谓的韩国大统领李承晚挺头疼。在美国的点拨之下,李承晚顿开茅塞,在1951年5月大笔一挥,亲自批准了一项为驻韩联合国军提供“慰抚服务”的提案。翻译一下,就是韩国和日本一样,也由政府出面,为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建立慰安所和舞厅。于是乎,韩国的官办“青楼”顿时遍地开花,大批妇女成为了从业人员。当时,韩国人把这些从业妇女叫作“洋媳妇儿”,而把那些和美国兵有固定关系的妇女叫作“洋公主”,或者是“联合国女士”。奇葩的是,这些称呼并不是单纯的贬义词,甚至还带有了不少“羡慕嫉妒恨”的复杂情绪。据不完全统计,仅在这些场所开业的1953年,韩国入行的妇女人数就超过35万人,其中六成以上都是在伺候美国兵。如此,和日本一样,韩国也赚到了战后的“第一桶金”。一转眼,在8年后的1961年,朴正熙靠政变当上了韩国大统领。按照韩国的宣传,朴正熙虽然独裁,但也亲手推动了韩国经济的腾飞,形象不算“伟光正”,但也差不到哪去。否则,朴槿惠日后也不会在老爹的余荫之下登顶大宝。可在另一面,对于“慰抚”美军这个上不得台面的买卖,朴正熙不但没有取缔,反而却“发扬光大”。在上台之后,朴正熙是签署了一项在韩国取缔“失足妇女”的法案。但是刚过了一年,也就是在1962年,他又批准了一个“例外”,那就是驻韩美军基地附近的“美国城”,或者叫“基地村”都是“例外”。也就是说在“要脸”和“要钱”的问题上,朴正熙果断地选择了后者,至于“脸”嘛,不要也罢。更别说,帮他上台的骨干,比如白泰河之流,当时在美军基地附近都有这样的买卖。更奇葩的是,韩国政府在美军基地附近还办了很多免费的英语速成班和诊所,目的居然是防止驻韩美军群体中越来越严重的“传染病”问题影响了“大买卖”。朴正熙在韩国大统领“前赴后继”的号召和大力支持下,“慰抚”美军的行业仅在1966年就创收超过1000万美元,占到韩国总外汇收入的4% !正当此时,越南战争已经是如火如荼,韩国为了向美国表忠心,也为了拿到更多的物资订单,是积极派兵参战,而国内随着进驻美军规模的扩大,“风俗产业”则更加火爆。彼时,韩国的那些财阀还处于爬坡阶段,为了赚更多的外汇,韩国政府便大举向外输出劳动力。久而久之,韩国社会分工的性别固化愈发严重,地位本就处于弱势的韩国女性则成为这种趋势的牺牲品。俗话说“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”,朴正熙在位时不择手段地发展经济,虽然数据看着还不错,也让韩国政府捞到了实惠,但这也为日后韩国几十年的政治和经济发展埋下了一个“大雷”。作为官方庇护的“风俗产业”不但成为了保守政治势力的“基本盘”,更是形成了一条利益错综复杂的灰色产业链。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,韩国民众对此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。于是乎,到了1970和1980年代,随着韩国经济的腾飞,“风俗产业”迎来了蓬勃发展。要说作为现代文明国家,这种产业多少是要被政府限制一下的。可韩国却反其道而行之。进入21世纪后,肉眼可见韩国从政坛、到娱乐业、再到普通民众生活,“风俗产业”可谓是无处不在。而一件大事的发生,更是为此大大地添了一把火。毒瘤2002年,韩国从日本手里愣是抢来了世界杯的联合举办权,于是,全世界大约30万球迷一窝蜂地涌入韩国,不但刺激了韩国当年GDP的增长,也给韩国的“风俗产业”带来了一剂“欲仙欲死”的兴奋剂。世界杯闭幕后,韩国的“风月场所”爆发式地增长到5万余架,从业的失足妇女人数创新高地超过33万人,产业总收入则超过20万亿韩元,折合人民币大约是80亿,在当年韩国GDP中,占比超过4%。而韩国当年的军费支出也就这个水平。在经济效益方面,“风俗产业”则拥有了单挑农林渔三大产业的强大实力。当然,如此规模巨大的灰色产业势必引发了接二连三的负面社会事件。当时的卢武铉政府不得不制定了相关限制法案,经过了两年的折腾,该法案在2004年正式实施,重拳也随之砸下。在法案实施后的一个月内,1600多“皮条客”和“嫖客”被抓,将近2万起“人肉交易”被处罚。不过,如上文所述,韩国的“风俗产业”已经是“老而不死”,来了一把上有政策下有对策,把经营场所换成了比如酒吧、理发店、住宅这些更为隐蔽的地点照常营业。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,“风俗产业”更是越来越隐蔽化、“去中心化”。2007年,据纸面统计,虽然韩国“风俗产业”的交易额对比2002年,已经跌至14万亿韩元,GDP占比也下降至1.6%,但从业的失足妇女人数却不降反升,达到了27万。说起这里的奥妙,那是要拜韩国的政治保守势力所赐。本来,“风俗产业”就是保守派势力的“小金库”,且利润巨大,让这帮人洗心革面,是绝无可能。在卢武铉卸任后,保守派更是秋后算账,逼得卢武铉跳崖自证。卢武铉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10年,互联网已经高度普及。韩国的“风俗产业”的规模则趁势再次崛起,还钻了卢武铉政府制定的法案的空子。而韩国宪法法院在2016年更是作出了一个奇葩的裁定,那就是如果失足妇女如果是“自愿”的,那这是不违宪!从那以后,韩国政府对“风俗产业”的管控也就只能维持在治安这个层面。由此,这个社会毒瘤已经很难在韩国根治。2020年,韩国“N号房事件”爆发。据不完全统计统计,浏览的韩国男性人数高达60万。而据韩国女权组织统计,国内的失足妇女人数高达百万,是官方统计数据的2倍。首尔大学更是在汉江中检测出伟哥残余值过高。要知道,韩国现在的人口数量也就是5000万出头。大概算算,就能知道韩国社会对“风俗产业”是何种态度了。所以,2021年,韩国“风俗产业”在GDP中的占比再次回升到4%的高水平,达到惊人的720亿美元,也就不足为奇了。而面对这华丽的数字,韩国人似乎已经麻木了。殊不知,他们在饮鸩止渴的路上已经越走越远。“风俗产业”这个毒瘤已经将他们送到了亡国的边缘。遗祸无穷如前文所述,韩国“风俗产业”的深层次原因来自已经固化的“性别分工”,也就是“性别歧视”。而同时带来的问题就是韩国人对婚姻家庭观念的日趋冷漠。就像“N号房事件”中的统计数字,大体得出的结论就是每50个韩国男性中就有1个人去过N号房,而这个数字还只是冰山的一角。同时,由此折射出的“男尊女卑”的矛盾则更加尖锐。更要命的是,随着“口罩时代”对韩国经济的打击,韩国民众的消费水平呈现出断崖式的降级,“躺平”现象越来越普遍。韩国很多夫妇干脆连孩子都不想要了。2023年,韩国全国只出生了23万个孩子,出生率仅为0.72,首尔更是低至0.55,创下了自1970年来的历史新低。照此趋势下去,再过50年,韩国就要人口枯竭,彻底亡国了。面对如此险恶的形势,韩国政府束手无策,韩国民众麻木不仁。而“风俗产业”却还在大行其道,大批失业和低收入妇女仍在投身其中,大批消费降级的男性仍在从中获得虚无的快乐。旁观人唯一能做的,也只能是“祝他们好运”了。素材来源:【1】驻唱女歌手入韩被迫提供色情服务 揭秘驻韩美军红灯区央视网2019-05-12 15:41【2】常洛闻:韩国色情产业为何屡禁不止?观察者网2024-09-03 13:50【3】60万人围观性犯罪,韩国女性走投无路?2024-08-30 13:22上观新闻【4】严打十年后韩国色情业死灰复燃,性工作者转入“地下”2014-11-30 09:30澎湃新闻

声明:个人原创,仅供参考
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
作者:心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头条新闻
图片新闻
新闻排行榜